最新資訊
云南:2010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試題(3)
時間:2015-03-02 19:09 來源:未知 作者:admin 點擊: 次
一、選擇題:本大題共20個小題,每小題2分,共40分。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,只有1項是符合題日要求的,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。
1.認為“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動物”,這是誰的教育觀點?( )
A.洛克
B.康德
C.盧梭
D.裴斯泰洛齊
2.教育作為科學知識的再生產,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學的繼承與積累;另一方面在于科學的:( )
A.再生產
B.簡單再生產
C.發展
D.擴大再生產
3.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說明了:什么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?( )
A.遺傳
B.成熟
C.環境
D.教育
4.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,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,這就是身心發展的:( )
A.順序性
B.互補性
C.不平衡性
D.階段性
5.授予學生健康的知識、技能,發展他們的體力,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體質,培養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和習慣,增強其意志力的教育是:( )
A.美育
B.體育
C.智育
D.德育
6. “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”這句話說明教師職業的哪個特點?( )
A.示范者角色
B.授業、解惑者角色
C.傳道者角色
D.管理者角色
7.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是社會、兒童和:( )
A.政治
B.經濟
C.文化
D.知識
8.我國在哪一年頒布了“一綱多本”的新的課程政策,加強課程與教材的基礎性、多樣性和靈活性。( )
A.1986年
B.1987年
C.1989車
D.1988年
9.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,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,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,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。這是:( )
A.鞏固性原則
B.直觀性原則
C.因材施教原則
D.啟發性原則
10.按學生掌握技能、技巧的進程,練習可分模仿性練習、獨立性練習和:( )
A.口頭練習
B.創造性練習
C.書面練習
D.實際操作練習
11.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、時限和相互關系稱: ( )
A.課的模式
B.課的結構
C.課的內容
D.課的形式
12.根據某一年級的學生對某門學科的學習能力和成績,分成不同的A、B、C組稱為:( )
A.學科能力分組
B.跨學科能力分組
C.內部分組
D.外部分組
13.有關人生觀、世界觀以及相應思想觀念方面的教育稱為:( )
A.道德教育
B.價值觀教育
C.思想教育
D.世界觀教育
14.為實現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,是人們理智權衡,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,稱為:( )
A.道德情感
B.道德意志
C.道德行為
D.道德認識
15.由于受到分數壓力和教師權威的制約,班主任對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: ( )
A.民主型
B.權威型
C.專斷型
D.靈活型
16.衡量和評價學校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是:( )
A.教育目的
B.辦學水平
C.學生成績
D.學校目標
17.青少年兒童的大腦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出生后第5個月到第l1個月之間,這說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:( )
A.不均衡性
B.個體差異性
C.順序性
D.穩定性
18. “教有法,而無定法”說明了教師的教育活動具有:( )
A.創造性
B.示范性
C.連續性
D.個體性
19.17世紀,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主要教育著作是:( )
A.《普通教育學》
B.《大教學論》
C.《教育漫話》
D.《教育論》
20.教學過程中,教師要按照學科內部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,有計劃、有系統地進行教學。這是教學的:( )
A.系統性原則
B.因材施教原則
C.循序漸進原則
D.理論聯系實際原則
二、填空題:本大題共20個小題,每小題1分,共20分。把答案填寫在題中橫線上。
1.春秋戰國時期___________的發展是我國教育史、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,促進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盛況。
2.二戰中后期,《禮記》中的《___________》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,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。
3.___________通常指包括基礎教育、職業技術教育、高等教育、成人教育在內的各種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校組合和比例構成。
4.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和方面作出___________。
5.高中階段學校要注意提高學生___________和心理狀態的能力。
6.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、經濟、___________。
7.對教育來說,培養創新精神和___________不是一般性要求,更不是可有可無的事,而應成為教育活動的根本追求,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。
8.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號業人員,承擔___________,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.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。
9.教育目的是反映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,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,也是制定教育目標、確定教育內容、___________、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據。
上一篇上一篇:云南:2010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試題(2)
下一篇下一篇:云南:2010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試題(4)